close

  為應對嚴重的霧霾天氣,北京順義國際學校花費500萬美元建起兩個室內運動館。這兩個占地8000多平米,狀似巨大圓頂帳篷的運動館加裝了獨立的空氣過濾系統,能確保學生不受霧霾影響。(3月1日《京華時報》)
  如此“高大上”的防霾“帳篷館”,大多數人沒有福氣消受得起,不由得要“羡慕嫉妒”,只是最好不要無端地陡生“恨意”。人家為了防霾,花的是自己的錢,井水不犯河水,心裡即便暗自酸溜溜,也不能過度反應,好比自己手上提溜個廣告袋,何必要對那些挎著LV的翻白眼?
  花500萬美元建起來室內運動館,手筆夠大,夠豪華,效果當然不錯,“室外的空氣顆粒物含量達到0.143毫克每立方米,而室內空氣只有0.002毫克每立方米。”看起來,只要下功夫,捨得花錢,總是可以找到減小霧霾危害的辦法。不過,有樣學樣也得有條件,再說,無處不在的霧霾,一兩個“帳篷館”能起多大作用,真難說。
  圍繞防霾,時下出現了形形色色有趣的辦法。有的學校里推出了防霾的“功夫操”,讓學生強身健體;有的商家推出了主打防霾概念的房產、食品、旅游等等產品和服務;還有的文化學者,提出了要用強大的心理能量來抵抗霧霾的傷害,拒霧霾於心外。凡此種種,只是說明,只要霧霾一日不除,誰也不會心安。
  身處霧霾的環境,儘量找辦法避免損害,甚至於移民國外,一走了之,本來無可厚非。問題是,假如把太多的精力和資源放在防霾上,終究不是長久之計。再說,霧霾也並非沒辦法對付的怪物。國外的經驗表明,要想驅除霧霾這個惡魔,保住山青水綠,唯一的辦法只有從源頭治理,真正地改變產業結構,人人參與環境保護。
  實際上,防霾“帳篷館”有些像似鴕鳥思維下的蛋,只是一種策略性的消極應對,實屬對霧霾無計可施之後的無奈方法。況且,防霾“帳篷館”不具有廣泛推廣的可行性,只能起到“自掃門前雪”的有限效果。
  霧霾面前,“同呼吸、共命運”,仿佛每個人都是平等的,但是,防霾“帳篷館”的悄然出現,撩撥了人們最為敏感的神經。相形之下,奢侈的防霾“帳篷館”還會招致社會心態上的失衡,讓人不自覺地聯想起“不管他人瓦上霜”的冷漠,給一直存在的社會裂痕,無形中又撒上了一小撮胡椒面。
  網上的TED系列講座中,有一期的標題是“越有錢越無情?”,主講人Paul Piff在分析了一些社會實驗之後指出,只要在價值觀上發生小小的改變,或者是通過一點點的心理暗示,就能讓富人和窮人共同關心起平等。他引用了比爾·蓋茨的一斷演講內容,進行了延伸說明,“不管通過何種手段——民主制度、健全的公共教育體系、高質量的醫療保健、還是廣泛的經濟機會——減少不平等始終是人類最大的成就。”
  應該承認,你在500萬美元建起的防霾“帳篷館”鍛煉,我暴露在霧霾重重的馬路上保潔,彼此之間的最大距離其實不是道德覺醒可以彌補的。而這種對比產生的“社會霧霾”,恰恰是更為值得深思的問題。治理霧霾,的確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。
  文/寇軍  (原標題:防霾“帳篷館”不過是自掃門前雪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trwbrz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